為什麼明明和身邊的朋友吃得差不多,但自己卻比對方重?又或者明明大家都有努力訓練,但對方又好像比自己進步得更快,更大隻?🥴
根據美國 William Sheldon 博士在 1940 年代提出的理論,人大致分為三種體格:瘦長型(Ectomorphic)、運動型(Mesomorphic)以及易胖型(Endomorphic)。每種體格無論從飲食或訓練都有不同的特點,如果用相同的計劃當然會有不同結果~
– 瘦長型/外胚型(Ectomorphic)
瘦長型的朋友往往有較瘦弱的身材、長長的四肢和較細的關節。通常這類就是怎麼吃都不胖的樣子,基礎代謝率較高。但同樣地都較難練出肌肉和增重。
這類型的身材要增加肌肉的話,飲食上要吃得更多熱量及營養,訓練上要增加大重量多關節訓練,例如深蹲、硬拉、臥推等,而且要少做此有氧運動。
– 運動型/中胚型(Mesomorphic)
運動型的朋友顧名思義在運動上擁有更大的優勢,有相對較闊的肩膊和較細的腰,背部程倒三角的V字型。這類型的身材通常都很容易練出肌肉,但不代表脂肪不會增加,只是相對較容易減下來。
因此無論是飲食還是訓練建議都是適當而可,避免過長的訓練時間以及過量飲食,只要有定期恰當的訓練就較容易保持好身材。
– 易胖型/內胚型(Endomorphic)
易胖型的朋友擁有較為厚實的身體,臀部及四肢相對較為粗寬,因此比起其餘兩種體型仲有更多的肌肉和脂肪。但往往食慾較好,脂肪增加相對近義,亦比較難減低體脂,新陳代謝率相對較慢。
因此除了控制飲食外,在訓練上亦保持適當的鍛鍊並增加有氧運動的比例。
如果想知自己屬於什麼體型,可以用呢條link~